查看原文
其他

故事 I 找到了老友叶为尔

ChineseInNY 纽约华人资讯网 2021-07-15

纽约华人资讯网出品 | 欢迎转载,请规范署名,添加公众号名片



记者:Eva
编辑:Schnappi


 
【前言】
网络新媒体时代,总有神奇的事情发生。一条来自中国的寻友求助,被纽约华人资讯网周一(6月21日)放上了本地服务的资讯,标题为《叶为尔先生,好友在找您》。几个小时后,身在纽约的叶为尔先生收到了友人转给他的信息“你中国的朋友在找你”。当晚,中国成都的周晓翔微信收到一条添加好友申请,失联二十年的老朋友就这样因一条发在当地华人媒体上的寻友启事重新连接上了。通过微信视频,两位年过花甲的大叔激动地互相问候——你好吗?
 
左为叶为尔,右为周晓翔 

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批大学生,浙北小镇青年周晓翔和叶为尔都凭着不服输不认命的狠劲儿考上了大学。两人因一起复习备考,互相加油鼓劲而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大学毕业,一个去援藏,一个去援疆。再发展,一个到天府之国的成都当大记者,娶妻生子却不甘过安逸巴适的日子,成为大半个中国公益事业领域的领头人。一个出国深造,苦读十年拿下硕博学位,当上了给美国人教英文的大学教授。

两个男人,一段时光。远隔重洋,彼此挂念。

《圣经》讲“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中国人重感情,真心寻找,必会寻见。源于七十年代的这段友情,现在重拾,格外珍贵。
 

纽约·叶为尔的讲述:

我和晓翔在一起玩儿还是各自高中毕业以后的事了。当时他分配在商业部门工作,我被分到二轻局属下的刻字社雕刻图章,当了足足三年学徒。巧合的是我工作的刻字社和他工作的商业部门是邻居,所以我们就认识了。我们几乎天天见面,还不时串门聊聊天有不少话题。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后,我们两个都不满现状,先后一起参加了高考,他报考中文专业,而我报考的是英语专业。晓翔1983年大学毕业后援藏支教去了西藏等地。而我先他一年于1982年大学毕业,那时正赶上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人事处来学校做宣传,动员毕业生响应当时祖国“支援新疆、建设新疆” 的召唤。在这个大背景下我自告奋勇报名去了乌鲁木齐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从事科技情报翻译工作。后来我们失去了联系。

1982年本科毕业的叶为尔 I 叶为尔供图

我1998年来美国,通过一个网络平台,我和周晓翔用邮箱联系上了。我们挺高兴的,彼此交谈甚欢,我了解到晓翔已转行在成都从事媒体工作,我也告诉他我已经移民美国,在纽约市立大学执教英语,主要教英语写作,Professor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但后来不知为何,也许是彼此工作都繁忙的原因,那时的通信也远不如现在方便,不久又失联了。这情况一直延续至到今日。

1988年刚到美国的叶为尔 I 叶为尔供图

2005年在美国求学的叶为尔 I 叶为尔供图

这次晓翔通过 “纽约华人资讯网” 万里寻友,我非常感动,感触良多。我在美国长期不用中文,有些字也忘记了,微信也只是偶尔用用,也许不能用最贴切的文字表达。多谢华人资讯网的帮忙!我一开始没有留意到,还是一位我纽约的朋友转发我的这则寻人启事。

更感人的是一位我并不认识的纽约华人女士,她在纽约华人资讯网上看到这则寻人启事后立即查询到我的工作信息和通信地址,也很快发把这则寻人启事发给了我。我感觉到身在异国他乡,当地华人媒体的影响力却无处不在,热心的华人同胞也处处在以不同的方式关心着华人的方方面面。感谢纽约华人资讯网发布的寻人启事,让我知道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叶为尔近照 I 叶为尔供图


成都·周晓翔的讲述:

叶为尔,这是我年轻时候一个记忆深刻的名字。不仅这个名字在中国大陆很特别,还是因为我印象中他是个黄发蓝眼的小子。后来我曾经私下揣摩,“这小子是不是有西方人血脉”,当然,仅是揣摩,至今没有答案。

和他的认识并不是传统版本的“同学”,“玩伴”之类的剧本。其实,我们的认识是很偶然的。尽管我们彼此分开42年了,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样子。

那是在1979年的春天。那时的我22岁,是中国大陆浙江省长兴县知城镇综合商店(就是油酱店)的一名营业员。1978年,中国恢复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我这个商店“打酱油”的初中生,不知天高地厚地也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可惜,没有考上,于是发奋自学为第二年备考。我们商店隔壁有个“知城刻字社(专营刻制公章、私章的),那里有个蒋姓的职员是我的邻居,因为我对刻字师傅的反体字很感兴趣,就时常喜欢去串门。一天,蒋姓邻居,说,你复习高考,我们店里也有一个和你一样的,随手一指,我看到柜台里一个模样清秀的小个子,正伏案在一个公章模子上练习反体字,那天,他抬头朝我腼腆一笑,那浅蓝色的眼睛特别好看,从此,我多了一个朋友,叶为尔。

周晓翔近照 I 周晓翔供图

他是刻字社的学徒,我是油酱店的学徒。我们都想考大学,又在隔壁工作。所以,交往多了起来。

我在县百货公司工作的母亲看我铁定心思要考大学,就给我借了单位仓库2楼一间小屋,便于我安心复习。叶为尔也就时常过来和我一起复习。后来,还有母亲单位的一个职员叫张蓓蓓的,偶尔也过来,我们三个人,在我借住的那间小屋里,做着同一个大学梦。

那时,叶为尔是1974年高中毕业生,基础最好,我是1972年的初中毕业生,学校2年,基本上是学工、学农、学军去了,偶尔学点“农业机械”常识和电工知识,基本啥都不会,尤其是在那个“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的年代,我英语基础为零,数学连“一元二次方程”都不懂,加上后来下乡,工作都5-6年了,可怜的那点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叶为尔长我1岁,张蓓蓓小我1岁,三个人中,叶为尔自然是“大哥”。顺其自然地成了我的英语辅导员。


后来,命运造化,叶为尔考取了杭州大学英语系,我读了师范,张蓓蓓最终没有考取。三个人走上了三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而且,从此断了联系,至今没有见一面。

毕竟,在浙北山区的一个小县城里共同奋斗过,所以我很关心彼此的消息。尽管师范大学毕业后,我先后当过教师、记者,经过商,援过藏,辗转各地生活工作过,一有时间,我还是很关心打听他的消息。知道他学校毕业后去了新疆,在中科院新疆分院工作过,后来又听说他去了广州工作,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之后,便失去了他的消息。每每遇到以前的熟人,总要打听一番,总是一无所获,心里总是悻悻然。

记得20年前,国内网络开始流行,我在一个机缘巧合下,获得了他的消息,按照邮箱地址,给他发了一封邮件,果然联系上了。得知他去了美国,在纽约大学教英文。成了家,有了两个女儿。还在纽约近郊买了房子……这些消息让我欣慰。但是,最让我震惊有两点,一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居然还能够在美国的大学里教美国大学生英语!二是他还在读博士学位!对这个昔年的小县城刻字社的学徒,我的“英语辅导员”真是佩服之至。和他相比,我却太安于现状,自得其乐,疏于学问了。所以,叶为尔曾经在邮件里苦心规劝我去美国发展,甚至承诺帮我在美国联系工作,我却没有成行。

时光荏苒,一晃42年过去了。期间,由于我的邮箱密码丢失,加上自己频繁更换工作,直至退休,一直没有没有再联系得到他。

周晓翔近照 I 周晓翔供图

今年6月15日,是我从事的“大爱清尘”公益项目10周年的纪念日,那天,看到远在美国洛杉矶工作的大爱清尘首位秘书长Eva发来祝贺视频后,我想起了失联20年的老友叶为尔先生。随后在微信里我把我和叶为尔的故事告诉了她,并委托她帮我寻友。没想到很快就有了反馈,Eva请纽约华人资讯网帮助,将我的寻友信息发布出来,叶为尔在发布当天就联系了Eva还加了我的微信。失联20年的老友又在网络上重逢,不得不赞叹这是新媒体的力量。

42年了,老友相见,我感慨万千,我和叶为尔通过微信进行了视频,开场弱弱地问一声“你好吗?”我们聊了半个小时,从生活、身体,聊到家庭、子女,从往事回忆聊到当下时局,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做梦的年代。
 

 




纽约拉响Delta新冠警报  474天疫情紧急状态今起结束
美国塌楼事件  至少1死99失联  目击者:就像第三世界国家(多图视频)
杨安泽承认败选
Delta变种拉响警报  每14天就翻一倍  模型预测:美国新冠秋季再加剧
深度 I 车在涨,油在涨,肉在涨,房在涨,家电衣服机票通通都在涨……
故事 I MIT博士生妈妈找不到日托,教授在他办公室里放了张婴儿床
纽约客最应该关注的两个公众号纽约客最应该关注的油管频道
纽约客最应该下载的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